“啃小族”父母利用孩子赚钱的“啃小”正在形成

不知何时,“啃老族”(年龄在23~30岁之间、具有自主谋生能力却仍未“断奶”、需要父母供养的年轻人,社会学家称之为“新失业群体”)逐渐out,一种新型的“啃小族”如同雨后春笋,开始生根发芽。

童童(化名)今年12岁,长相甜美可人,是小区里的“小明星”。
同龄孩子天真无忧地在学校里跟伙伴们一起嘻哈玩乐,尽情享受美好时光。然而童童每天都在不停地化妆、换衣服、拍照、卸妆……“123,姿势摆好,笑一笑”,“咔嚓”、“咔擦”、“咔嚓”……结束一组照片,继续下一组。
“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拍了多少张照片!每天脸都会笑僵。”卸完妆后的童童面无表情的说着,衣服还未来得及换,一旁的妈妈就立即催促着女儿抓紧时间,晚上还有一场秀。
这样反复转场、在各处奔波的日子,童童已经过了6年。6岁那年,妈妈把童童送到了一家表演培训班,本意是想锻炼女儿,没成想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有天赋,被一家专门打造童星的网红店看上。

第一次出活动,童童就赚了6000块,这让父母兴奋不已,从那之后,夫妻俩就有意辞掉工作,专心为女儿做职业规划。最开始童童每天抽着周六周日放假期间进行平面拍摄,每天“工作”8小时,“日薪”平均4000元,每天大概需要拍摄100多套衣服。
随着童童曝光度变高,不少商家主动找上门,父母的野心开始变大,他们不再满足于一周只有两天的拍摄,经常去学校请假拍摄。白天拍摄,晚上放学回家后,还要在网上直播,有时候甚至要出席一些其他的商演T台秀。
父母银行账户的钱越来越多,家里的环境得到改善,孩子能穿着漂亮的名牌衣服上学,接受全班同学的羡慕眼光,然而她也变得越来越沉默,有好几次提出不想去拍摄,想在学校好好上学,父母都会大声斥责,然而逼着孩子去。

在拍摄现场,童童要快速切换自己的心情,即使不高兴也要不停地笑,摆好动作,回到学校,因为经常忙着“工作”,学习跟不上,经常被老师批评,童童每天都特别压抑,可是又没有朋友能倾诉。

渐渐地,她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越来越少,也不愿开口说话,每天只要在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内,而且脾气也变得愈发古怪,经常一不高兴就摔东西,好几次竟然在上课的时候拿着剪刀剪头发、剪衣服。

老师察觉到不对劲,联系了童童的父母,父母也有些心慌,带着女儿去看心理医生,结果发现孩子已经患上了轻度的抑郁症。

童童的故事不是第一个,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,近几年,随着童装市场的快速发展,童模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增,这也让很多父母看到了商机。

影响孩子的三观形成

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,结果显示当前社会儿童参加商业活动的现象较多,过度消费儿童的现象较为严重。

而被过度消费的儿童,由于过早踏入赚钱行列、天天面对没有个人玩伴、没有自由生活的焦躁中,往往一失自身年龄该有的天真无邪、活泼可爱,变得早熟、少年老成。
除此之外,孩子的三观是在幼年时期萌芽、青少年时期定型,如果他们过早接触到成人世界的复杂,可能会影响其三观的形成,将来变得浮躁、急功近利。2、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
很多家长被金钱所蒙蔽,为了不错过童模红利期而耽误发财的大好时机,每天让孩子接受超负荷的工作量。有一个被称为“织里第一童模”的女孩,就曾经在某一天内拍摄了264款衣服,这种高强度的工作,大人都未必能够承受,何况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。

此外,有人说“出名要趁早”,却忘了“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”,孩子过早去出名,过早面对外界舆论的纷杂,接受外界的评头论足和审判,是否会对她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呢?
过去几年,各卫视策划了不少有关“带娃”、“育儿”类的综艺节目,平均年龄不到6岁的小孩,明明是最没有心机的时候,却因为不小心做出某些不太合适的举动或者是因为后期剪辑的原因,网络上骂声不断,一群成年人肆无忌惮地网络暴力小孩子。
面对这样的侮辱和谩骂,孩子们是否能真正的快乐呢?看似是主角的他们,其实背后承载的是家长欲望的沟壑和商业世界的真实竞争

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期待,这当然无可厚非,我们能够理解,只不过有些“啃小”父母,盲目地把孩子当成“摇钱树”,剥夺属于他们的童年美好时光,这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。
最后送给父母一句话:“子女和父母有建立界限的必要。”(引用自王浩威《晚熟时代》)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,父母虽是监护人,可以对着孩子立规矩,可能却也要兼顾民主,不能强迫他们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。

 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怪味屋 » “啃小族”父母利用孩子赚钱的“啃小”正在形成

赞 (0)